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图片新闻

图书馆深入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

为深入了解人文社科类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机制,2023年4月7日上午,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刘晓正、馆长赵善廷、副馆长郭向平、祁选轩、文献资源部主任王芹、办公室主任王妍妮、北流通部副主任张娜等一行9人,走进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开展实地调研。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朱宏斌、院长赵晓峰、副院长杨乙丹、法学系主任刘鹏、副教授赵越云、实验中心主任王娜、本科教育秘书王凌云等参加了座谈。

f6818900eecb4485b22b29aae2b6964b.png

座谈会上,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刘晓正介绍了此行的主要目的,一是了解师生对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需求,并希望在经费有限条件下与学院探索文献资源联合共建共享模式;二是根据学校相关工作要求,共同探讨特藏古籍管理保护与利用办法;三是希望学院对新馆搬迁与管理服务提出建议或意见。馆长赵善廷重点介绍了文献资源联合共建共享背景,图书馆与经管学院、信息学院等联合共建经验,新馆古籍库设计与建设等情况。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杨乙丹介绍了学院现有古籍及近代影印四库全书、西北地方志农学特色资料等现有馆藏情况。

双方就古籍的管理保护与利用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农史、古籍饱含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心血,也是历史学、农学等相关学科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要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尽快申请对特定古籍版本的认定,提出搬迁、保护与利用可行性方案;要加大古籍数字化处理力度,通过制作影印本、开发数字在线检索等方式,有效提高古籍的利用率。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与会人员对新馆未来发展与服务、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一是加大人文社科类纸质资源与专业数据库的订购与更新力度,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二是新馆建设在注重提升阅读体验的同时,注重学术交流与研讨空间、学术展示平台的开发设计与利用;三是结合关中农耕文化挖掘特色馆藏资源,塑造特色馆藏品牌;四是在查收查引、科技查新等方面根据师生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朱宏斌感谢图书馆一直以来为学院教学科研所提供的学术保障与支撑服务,祝贺新馆圆满落成,并表示与图书馆在古籍管理、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探索共建共享模式是新时代下古籍有效保护与利用开发的新举措,也是“新文科”背景下满足学科发展、师生教学科研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馆长赵善廷表示,新建图书馆在硬件设施、管理体制方面对古籍的保护与利用能发挥更大作用,后期将持续强化沟通、加强对接,与学院共同制定周密方案,做好古籍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刘晓正书记感谢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对图书馆工作的大力支持,并表示将认真吸纳各位老师提出的中肯建议,不断完善新馆功能服务体系,持续提高文献信息服务能力,努力建成师生满意的图书馆,以一流的管理服务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

编辑:王最

责任编辑:王芹

终审:郭向平